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641.
642.
人类活动会改变地区原始的生态环境,对当地动物种群的空间利用产生影响。因此,了解人为干扰条件下濒危物种对空间的利用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保护。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是对动物空间需求最好的度量,掌握这些信息对有效保护鸟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对湖北省广水市平靖关村周边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进行追踪,获得了47组白冠长尾雉的活动区面积和栖息地利用信息。将实际栖息地利用率的置信区间与理论利用率相比得到白冠长尾雉对栖息地的偏好,并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对栖息地利用率和活动区面积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剔除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白冠长尾雉主要利用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但按照干扰强度划分后,低干扰区的白冠长尾雉只倾向于利用针阔混交林。雄性个体对落叶阔叶林的利用率与居民点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低干扰区雌性个体对落叶阔叶林的利用率与居民点距离呈反比,而对针阔混交林利用率与居民点距离呈正相关,雌性个体在高干扰区对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率随居民点和农田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活动区面积方面,雌性的面积显著大于雄性,并且在高干扰区活动区面积与居民点距离呈负相关。以上研究结果提供了有关地栖性森林鸟类在人类主导的环境中的活动区及栖息地利用的响应,为地栖性森林鸟类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3.
[目的]为检测鸭感染H6N6亚型AIV后排毒及在组织器官病毒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建立H6N6亚型AI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H6N6亚型AIV M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将分离到的H6N6亚型AIV病毒反转录为cDNA,进行pMD18-T-M基因克隆质粒构建,以其为标准品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进行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鸭感染H6N6亚型AIV后排毒及在组织器官病毒分布情况。[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到1.0×10^(1) copies/μL,从而可以得出拷贝数与Ct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表达式:Ct=-3.408×lg Copynumber+33.773(R^(2)=0.998),线性范围为1.0×10^(7)~1.0×10^(1)拷贝/μL,熔解峰的熔解温度在83℃左右。[结论]表明建立的鸭源H6N6亚型AI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44.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4,(2):399-399
<正>大型瓢虫,体长可达10~11mm。菱斑食植瓢虫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都有分布,主要取食瓜蒌、龙葵、茄子和瓜类植物。  相似文献   
645.
记山东沂南上新世熊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646.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一种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引起雏鸭出现神经症状、种鸭生产性能降低、蛋鸭产蛋性能大幅下降的传染性疾病。DTMUV编码3种结构蛋白(C, E, prM),其中E蛋白作为DTMUV重要的免疫原性蛋白,其各结构域的氨基酸位点突变可对病毒粒子的致病性产生不同影响。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DTMUV E蛋白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特点和关键毒力位点分析、其在病毒入侵细胞过程的功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等的最新研究、以及蛋白抗原表位的最新发现。为进一步探究DTMUV E蛋白的致病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7.
648.
649.
本文记述了2011年采自山东蒙阴盆地常路组二段的介形类化石共计6属10种4未定种,可建立一个Metacypris-Paracandona-Cyclocypris-Candona-Candoniella组合。根据介形类化石与国内已知化石组合对比研究,常路组二段的时代大致为古新世——早始新世。  相似文献   
650.
为建立一种鸭冠状病毒(Duck coronaviruses,DuCoV)的临床快速诊断方法,根据鸭冠状病毒1b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了用于检测鸭冠状病毒的特异性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对鸭冠状病毒有特异性扩增,最低检测限为8.04×100拷贝/μL,比普通PCR方法敏感10倍,批内变异系数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28%~0.34%、0.25%~0.36%,均小于1%。对临床可疑鸭泄殖腔拭子进行检测,本方法与常规PCR方法的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6.43%,样本总符合率为97.62%。本研究建立的鸭冠状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鸭冠状病毒的临床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